第85章 臊子面(1/1)
赵安睁开眼睛, 天还没有亮。可以依稀看到窗外的天空正一点点变得明亮。
但赵安并没有忙着起床, 而是就躺在床上发呆,他很久没有过这样无所事事的状态, 只是这几天他精神有些低迷。
在下东村, 摆完状元酒后, 赵安又陪爷爷奶奶待了几天。直到王泽刚的求助电话接连不断打给赵安,他才回到蓉城。
赵安很明白自己其实就是在拖时间, 在下东村的日子里, 赵安一直在想该如何面对计嘉树, 但是又想不出个结果。
他还是认为计嘉树更适合学习钢琴,这是一条前途无量的康庄大道。
但扪心自问, 自己不过是计嘉树的朋友,凭什么干涉计嘉树的选择与生活。更何况自己不过是一个失败者罢了……
怀揣着各种忐忑的心情, 回到蓉城。赵安都在思考该如何与计嘉树相处。
结果回来几天之后, 赵安发现计嘉树根本没有联系过他。赵安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询问赵母。
一直犹豫了很久, 赵安昨天晚上给计嘉树家里打了一个电话, 但直到电话中传来“您所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”,赵安才放下话筒。
昨天晚上赵安的睡眠一直很浅, 辗转反侧中依稀在思考计嘉树去哪了, 为什么家里没有人, 会不会有危险……
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拖鞋走路的声音, 赵安立刻起床,走出自己的卧室。
赵母刚开始洗漱,赵安什么都不说就站在赵母身后。
显然赵母对于赵安这样的反应很不适应, 想把赵安撵走,说道:
“一边待着去,没事做就去做早饭。”
赵安闻言立刻跑到厨房里忙碌起来,反而让赵母有些诧异。
平时赵安虽然会帮忙做早饭,但是也不会如此积极。
满心疑惑的赵母洗漱完毕,准备去厨房接过大勺的时候,又被赵安阻止了。
“妈,你去坐一会,早饭马上就好了。”
赵母眉头一挑,这事不简单。
不过赵母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,根本没有在怕的。直接坐在餐厅的饭桌上,等着赵安继续表演。
没一会,赵安就端着早饭上桌。
sc常见的家常臊子面,猪三线切成肉末,然后用猪油、酱油炒熟,最后根据自家的口味可以添加一定量的花椒、醋或者白糖。
与北方杂酱面的杂酱有明显不同,肉更细小,同时不放葱姜。
蜀味臊子面还有一大特点就是,最后一定要在面汤里放上一块猪板油,然后靠着汤与面的温度将其融化。
根据个人口味面汤可以选择红汤或者清汤,但上面泛着那一层晶莹剔透的油光,油脂特有的香气,让人胃口大开,绝对能让人获得一个能量满满的上午。
而赵母面前这碗臊子面上,还搭配了一个双面炸至金黄的荷包蛋。赵安对于油温掌控的很好,焦化反应刚刚发生而且均匀,让整个荷包蛋看起来分外诱人。
荷包蛋旁还有几叶过水而未软的青菜,最后再撒上小香葱均匀切碎的葱花,让一碗普通的臊子面也看起来仪态万千。
不对劲!这面太豪华了,赵母总感觉这就是鸿门宴。
于是赵母举在半空中的筷子又放下,直接说道:
“说吧,有什么事情。”
赵安一开始就没想过能瞒过自己的母亲,低声说道:
“妈,你……你知道计嘉树最近去哪了吗?”
难得赵安也有说话不利索的时候,后面半句话赵安的语速已经快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。
但赵母还是听清楚了“计嘉树”三个字。原来是这件事啊,赵母露出一个了然的微笑。
又从碗边拿起了筷子,开始享受难得的豪华臊子面。
这臭小子,还挺会做饭的嘛。每次做饭水平都发挥的很稳定,而且只要学过的菜式都能很好的还原也不知道以后谁这么有福气,当自己的儿媳妇。
看着自己的母亲慢悠悠地吃面,赵安不满地喊了一句:
“妈,我的问题你还没回答,计嘉树……”
然后赵母直接打断赵安,说道:
“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,对胃不好。另外每一口食物要咀嚼二十一次,慢慢吃。”
赵安发誓自家从来就没有“食不言”的规矩,但很明显自己母亲知道计嘉树的去向,赵安还能说什么呢?只能回厨房给自己盛了一碗面。
不过赵安这碗面就明显是朴素版的,不仅没有金黄的荷包蛋、清脆的青菜叶,就连臊子都比赵母那一碗少了一半以上。
这差距,只能说闻者伤心、见者落泪。
好不容易,等赵母吃完面,赵安准备开口的时候,赵母再次抢先:
“洗碗!”
难得有赵安这么顺从的时候,赵母自然不会放过一切机会。
等赵安从厨房出来,居然看见赵母已经换好衣服、鞋子,准备出门。
这次赵安是真的急了,开口说道:
“计嘉树到底去哪了啊?”
“就允许你有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,就不允许别人小树回老家陪陪家中老人啊?真的是霸道、无理、蛮横!”
“妈,那计嘉树什么时候回来啊。”
“这个我就不知道了,小树也没给我说具体时间,不过马上就到音乐会了,你自己看着办吧。”
说完之后,赵母就出门了,留下一堵钢铁门给赵安。
赵安心情很复杂,既有一种暂时不用面对计嘉树而感到的轻松,又有一种想隐秘而切身的思念。
赵安对着空无一人的房屋叹了一口气,然后收拾收拾也出门工作去了。
通过忙碌来转移注意力,真的是男人最佳的逃避方式之一。
级接下来一段时间,可苦了王泽刚了,他发现自己的老板越老越沉默,要求越来越严苛。
重点是无论何时他都看见赵安在工作,王泽刚又不可能看着自己的老板干活,自己在一旁偷懒。
当然这也是赵安特别器重王泽刚的一个地方,身上有一种拼劲。
首先是第二家卷饼天下正在筹划开业了,毕竟已经有了第一家的经验,在一个月内已经基本装修好。
现在已经开始招聘员工进行培训。因为已经有第一家卷饼天下,所以员工培训也有了可以学习、观摩、实践的地方,比之前的无实物培训简单了许多。
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主要由赵母和红秀食品的一些员工在负责,但是赵安也有在一旁帮忙,并且要求王泽刚在一旁跟着学习。
另一边赵安自己的店铺也已经开始装修,同时装修三个店铺、购买原材料、招聘员工。赵安手中的流动资金也不多了,只好找自己的父母借了一些钱。
但是在开业筹备的过程之中,还是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。比如餐具的卫生、厨房工具、装修材料等等……
如果是一般的店主,一定会选择先将就。毕竟很多东西,从消费者角度来看,并不能发现其中的差距。
就以最简单的塑料杯为例。灯塔国早在1988年就根据塑料是否可以回收、是否容易释放出有毒物质,将塑料进行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。
而华夏则是在1996年,也就是去年才颁布《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》。
未来很多深入人心的食品安全规范,在1997年依然是混乱一片。各种塑料制品的价格差异颇大,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商家会选择廉价制品。反正消费者也分辨不出差别。
但是赵安在这些方面却格外的坚持。当初卷饼天下开业前,他就在餐具、消耗品花了大功夫进行研究,如今自己创业更是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偷工减料。
王泽刚也曾劝说自己的老板,在“不必要”的地方节省一点,在他看来很多东西根本没有任何的差别。
然后被赵安狠狠训斥了一顿,这还是赵安第一次毫无情面地批评王泽刚。
“记住,食品行业没有可以将就的地方!赚钱的生意多了去了,但是有的钱不能昧着良心赚。”
当然赵安也不是胡乱发泄一通,在训斥王泽刚的第二天,赵安就丢了厚厚一叠关于塑料与食品安全的资料给王泽刚。
里面详细记载了那些塑料会在高温、反复使用的情况下,释放出致癌物质。算是对于昨天生气的一个解释。
王泽刚发现自己对于自家老板的认识还是太肤浅了,原本以为赵安只是个有创业天赋的天才少年,没想到赵安的责任心竟然也如此之强。
再回想之前对于叶氏秘卤、卷饼天下的了解,王泽刚心中对于赵安一家人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。
如果说之前,王泽刚与赵安签约,只是看中了赵安与红秀食品的潜力,那这一刻的王泽刚,心中把自己手中所做的工作当做一份事业去看待,在工作的同时,也为自己感到骄傲。
但是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,并没有维持多久。
8月10日,也就是赵安和王泽刚签订合同后,红秀食品第一次发放工资的日子。
这年头可没有什么手机、短信、app通知银行到账,但是负责财物的曾姐第一“根”小纸条给王泽刚,而则就是所谓的“工资条”。
在扣除养老保险后,王泽刚到手的工资竟然有600多元,比王泽刚知道的那些国有企业工资还要高出不少[1]。
“曾姐,这工资没算错吧?我工资怎么这么高啊。”
王泽刚还是有些不敢相信,再次向曾姐求证。
“没算错,你这个月有不少加班工资,小赵老板特意嘱咐过我把你的加班市场算清楚。比我们不少人都高,你就好好收着吧。”
说完之后,曾姐便拿着剩余的工资条去找其他人去了,她事情多着呢,她才不要把时间花费在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身上。
而王泽刚则一脸兴奋地望向赵安的办公室,理想是什么?加班又算得了什么?多挨几次批评也无无所谓,工资最重要啊!
王泽刚情不自禁地亲吻了一下工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