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三十七节 鏖战(1)(1/1)
几乎是须臾的功夫。
远方的匈奴骑兵队列里,就响起了苍茫的号角声。
“呜呜呜……”
然后,便是滚滚烟尘,铺天盖地的扬起来。
两百步距离,对于所有骑兵来说,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冲锋,就可以做到。
匈奴人同样如此。
不到十秒的功夫,第一排的匈奴骑兵,就已经高速冲来。
尽管乌恒义从们,在阵前布置了无数陷阱,挖掘了数条陷马壕,还撒播了大量的专门克制骑兵的各类蒺藜。
但事实上,这些防御手段,只能迟滞骑兵,而不能阻止骑兵。
否则的话,遇到骑兵,摆个乌龟阵,不就可以了吗?
从张越的角度看来,大部分的防御设施,在这次攻击狂潮中,甚至没有发挥什么太大的作用。
最多,只是造成了十余骑兵的坠马与数十匹战马的折损。
就连战前,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陷马壕与圆筒钉刺陷阱,也只是稍微迟滞了一下对方的速度。
不过,这已经很不错了。
趁着这个机会,乌恒弓手们,迅速的弯弓搭箭。
开始齐射!
嗖嗖嗖!
箭雨瞬间覆盖了,被陷马壕与拒马、各种蒺藜而影响了速度,被迫抱团在一起百余名匈奴骑兵。
几乎将这些骑兵,彻底覆盖在箭雨中。
但……
在其他方向,骑兵的马蹄,却已经越过了陷马壕,只有几个倒霉蛋不慎掉入其中。
但这对匈奴人反而是好事。
因为后续者,根本不管这些同袍的生死,直接就踩着他们与他们的战马,越过了壕沟。
这时,乌恒射手们,才来得及开始第二次齐射。
然而,已经晚了。
第一批匈奴骑兵,越过了陷马壕,高速撞向了一个角落。
“了!
先顶住这一个时辰再说!
再说了,乌恒人有时间这个概念吗?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残酷的战斗,就像是绞肉机。
持续不断的将匈奴与乌恒的年轻人的生命搅碎。
当太阳升至正午,炙热的阳光,将地表炙烤的滚烫。
匈奴骑兵,不得不撤退时。
乌恒义从们,也已经筋疲力尽。
战线前方,匈奴人与乌恒人的尸体以及战马的尸体,堆磊在一起,交织成一片修罗场。
张越带着人,走在其中,看着这片被尸体堆满的战场,陷入了沉寂之中。
过去的一个多时辰内,乌恒义从六千多人,与至少三千以上的匈奴骑兵轮番鏖战。
乌恒义从们,起码有一千人战死,负伤者超过了两千,其中失去作战能力的,至少有三百人。
而他们取得的战果,不过是最多七百的匈奴骑兵。
战损交换比例,触目惊心!
张越的眼睛,从那些在战线后面休息和进食的乌恒人身上扫过。
他知道,这残忍的战争,已经将大多数乌恒人的战斗意志与决心,消磨的差不多了。
他甚至看到了,很多人,在一边吃东西,一边哭泣。
伤员们的呻吟声与哀嚎声,尤其刺激了这些脆弱的牧民的神经与意志。
讲真,他们还能坚持在阵线前,还能坚持到现在,已经是一个奇迹了。
张越甚至觉得,若不是有着督战队的存在,加上张越亲自带着一支长水校尉的重骑兵,压阵在后。
恐怕这些乌恒义从,当场崩溃,然后全线溃逃,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。
毕竟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,在这一战之前,恐怕连什么是战争都不知道。
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可怕后,心理不出问题,是不可能的。
“果然啊……”张越看着那些在撤下去后,心理和精神,都陷入崩溃边缘的乌恒义从们的面孔,不得不感叹:“天策上将的战术,不是一般人都可以玩得起的!”
就像航母、四代机。
只有超级大国,并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与系统整合能力的国家,才有资格将之列入自己的清单,并制造出来。
这坚壁摧锐的战术,同样也需要一个前提。
那就是拥有一支意志坚强、训练有素、作战勇敢,决心坚定,不怕牺牲,不怕困难的步兵。
并将他们武装到牙齿,拥有陌刀、长弓、重甲。
并给他们配属一直同样精锐、强大和勇敢的骑兵。
否则,便是东施效颦,就像现在这些乌恒义从们一样。
就差没有哭着喊着,要回家找妈妈了。
好在,张越要面对的敌人,也不是唐军需要面对的突厥、吐蕃、薛延陀、吐谷浑骑兵。
他面对的是一支经典的,西元前的匈奴骑兵。
所以,还有机会。
但前提是乌恒义从们,再顶一天!
将卫律部的精力与马力,消耗殆尽!
因为,张越现在至少,还有一支可以摧枯拉朽的重骑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