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天南修界录(1/1)

时光如逝,流年似水。

转眼间,苏慕云来到这个世界也已经有半个多月。

上次他通过系统回收得到203点生命值,第一时间便兑换了心心念的天阶技能。

他选择的是【雷切】。

整整花费了他110点生命值。

至于为什么选这个技能,则纯属源于他自身的喜好。

【雷切】很酷。

而且很符合他近战武者的身份。

仅此而已。

所以纵然花了那么多生命值,苏慕云自己却觉得很值得。

真要说起来的话。

若是今后和敌人对战之时,手握漫天电光雷丝,狂暴的横扫过去。

那是何等拉风的场面!

想想就令人激动。

而在施放雷切时,需要在一瞬间,消耗巨量的真元力。

如同原著中那般,将大量的查克拉集中在手上,向前冲刺并刺穿敌人。

只不过作为媒介的查克拉能量,换成了这个世界的真元力。

但坑爹的是,以苏慕云目前的修为,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大的真元力消耗。

也就是说,他好不容易兑换个天阶技能,却莫得法子施放。

只能看不能用。

而且这次系统也没有再替他提升修为了。

大概上次系统主动替他提升修为算是新手礼包?

不过也不是免费的,擅自扣了他10点生命值。

正是因为出现了这种尴尬的情况,苏慕云只得老老实实的埋头苦修。

只希望修为能尽快有所提升,最起码真元力要足够施放一次【雷切】的。

另一方面。

苏慕云潜修苦修的同时,偶尔还会去藏宝阁翻阅典籍。

参研一下前人在修炼上的心得体会,以期对自己的修行能有助益。

因此苏慕云一直没有将公孙芸的那块身份玉牌还给她。

而后者也从未来找他要过,也不知是忘了,还是其它什么原因。

但除了关于修炼的典籍之外。

藏宝阁内一本叫《天南修界录》的典籍,同样引起了苏慕云很大的兴趣。

他着实花了不少功夫,将其通读了一遍,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有了粗略的认识。

据典籍中的记载,苏慕云目前所在的地方,被称作天南地区。

乃是位于莽荒大地的南荒疆域之内。

而这莽荒大地的疆域辽阔到无法想象,曾有修界大能者将其化为五方疆域。

分别为北寒疆、西极疆、东灵疆、南荒疆和中土神洲。

不过《天南修界录》并没有记载关于其他疆域的详细信息。

也不知道是遗失了,还是编撰者也只是道听途说。

按照记载。

南荒疆只是莽荒大地,疆域最小的一个。

天南地区更只是南荒疆的一部分罢了。

实在是不可思议!

看到典籍里对这所谓的莽荒大地的描述。

苏慕云有些咂舌。

以他所知的情况来看,整个天南地区的世俗界共有七个国家。

由强到弱分别为云岚国、皇伯国、神华国、天楚国、康国、大燕国和古蜀国。

其中,国力最为弱小的古蜀国,国土面积也足有方圆千里之广。

若是七个国家加起来,覆盖的疆域何其广阔。

但这也仅仅只是南荒疆的一部分。

更何况南荒疆也只是莽荒大陆中面积最小的一块疆域。

苏慕云闲暇的时候琢磨了一下。

若是真如典籍中记载,这莽荒大陆岂不是地球上,七大洲的陆地面积总和还要大?

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

这些记载没人验证过,谁也不知道真假,倒也不必放在心上。

总体上,《天南修界录》这本书更像是百科全书类型的典籍。

里面记载了很多庞杂的内容,天南各国的人情风俗,山川河流,以及地形景观等等。

甚至还记载了大量的神志鬼怪、仙神异象的民间传说。

而关于天南修界和修者的记载,在典籍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。

挂着修界录的名头,其实更偏向于地理人文札记。

……

小院里。

苏慕云正在习练武技,手持柳叶刀,一招一式,威势十足。

他先前得到的那件中品法器飞鸢刀,并不想随便动用。

因此便从门内重新领取了一把柳叶刀,用来平日里习练武技。

一套十字刀法耍完,苏慕云已经满身大汗,手腕也有些酸痛。

这半个月来,他近乎疯魔一般的习练武技,打熬身体。

从早到晚,除了睡觉和吃饭的时间,几乎没有停歇。

其实他也不想如此拼命的,但奈何这具身体的资质太差,只能靠努力来弥补了。

俗话说,笨鸟先飞。

外在的压力,未知的前路,促使苏慕云不得不加倍努力。

好在付出没有白费,他这几天隐隐摸到了晋升的门槛。

“呼!”苏慕云长吐一口气,走到院中的石桌前坐下。

随即直接拎起水壶,‘咕咚咕咚’灌了个痛快。

“也不知道修为晋升到蕴气境中阶,体内的真元力够不够施放一次雷切的?若是还不够,那就有些坑爹!”

他放下水壶,抹了一把嘴角。

这个世界的武修,和前世传统意义上的武侠,其实有一定区别。

单从‘修’这个字上,就能区分二者的不同。

武侠讲究的是练武,最终目的以凝练内力为主,通过内力增强体魄,发挥武术招式的威力。

至于内力的定义,却是个很宽泛的东西。

有人说是内劲,也有人说是气感,更有甚者说是脑域开发。

就连金庸的武侠中,都未曾真正解释过内力的原理。

只说是累积在体内,年龄越长越深厚。

听上去就如同凭空产生的一般。

虽然金庸的后期作品中,对此有了一些补充,比如天生的资质,以及真元什么的。

但依然很难具体阐述清楚。

当然那些不伦不类的所谓高武除外。

而武修的定义,更偏向于前世仙侠的概念,围绕着修行二字展开。

具体表述为。

由于一方天地里诞生灵蕴,使得整个世界充满着天地灵气。

而人在灵气的浸染下,自身便天生带有灵根属性。

其中分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这五行本源属性,以及风、雷、冰、暗等异变属性。

又以灵根属性的强弱,从高到低,划分了天灵根、上品灵根、中品灵根、下品灵根、泛灵根和空灵根这六种等级。

而这套体系同样适用于术士。

至于灵根属性的强弱,则是由人和属性元素的亲和力决定的。

也就说人的体内天生具有五行元素,只是多与少的区别。

就连那些异灵根的人,体内也具有五行元素,只不过异变出了特殊属性元素。

所以五行元素才被称为天地之间的本源属性元素。

一般普通人的元素亲和力太弱,基本都是空灵根,根本不适合修炼。

最多在世俗武林里做个普通的武者,通过锻炼体魄,习练招式,比常人的武力值要高些。

偶尔会有运气好的人,长年累月的习练之下,勉强练出内力。

也就是武修体系中所说的真元力。

此类存在已经算是世俗江湖里的大高手了。

正是因为武者的入门要求低,理论上人人都可以习武。

所以俗世的武道繁荣,习武成风,基本会个两下子的都可以称为武者。

但真要细究起来,世俗武者和宗门武修出自同一脉,却有所差异。

此武者非彼武者。

世俗武者的修为境界略为笼统。

练出内力的统称为先天武者,没有练出内力的则称作后天武者。

且大多人限于自身资质,终其一生不会有太高成就。

而宗门武修就大为不同了,自有一套完整的体系,门下弟子的资质,也都经过专门的筛选,要强于普通人。

比如苏慕云所待的外门,门人弟子最差的都是泛灵根。

再反观术修。

自始至终都对个人的资质要求很高。

除了灵根悟性之外,对于神魂的要求也很严苛。

毕竟术士需要强大的灵识,来远距离操控法器,以及施放术法攻击。

神魂的强度乃是重中之重。

曾有中品灵根乃至上品灵根的人,限于自身神魂强度不够,只能转修武道的。

因此资质若是不达标,连门槛都迈不进去。

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,术修是很神秘的存在。

当然了,普通人也弄不懂术修、武修和世俗武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。

总的来说。

武修的修为境界。

从低到高,分别为锻体、蕴气、脱胎、灵体、元府、天罡、铸神……

每一境界又细分为下阶、中阶和上阶。

其中,蕴气境和脱胎境合称为人阶武者,灵体境和元府境合称为地阶武者,天罡境和铸神境合称为天阶武者。

而术修的修为境界。

从低到高,分别为引气、聚灵、凝元、筑基、小元丹、大元丹、通神……

每一境界又细分为初期、中期和后期。

其中,聚灵期和凝元期合称为人极境,筑基期和小元丹期合称为地极境,大元丹期和通神期合称为天极境。

修炼一道,殊途同归,万变不离其宗。

武道修体,由内而外的激发潜力,锤炼肉体,将蕴藏在体内四肢百骸的能量元素,凝练成真元。

战斗时转化为真元力,喷薄而出,爆发高,但个体上限低。

法道则是修魂,由外而内,吸收天地灵气,炼化成灵元,归于内府丹田中。

前期不灵活,肉身脆弱,但法术威力巨大。

换而言之。

武修在前期的时候,和前世的传统武侠有些相似,都是凝练体内元力。

但到了中后期,就开始向术修靠拢,同样也在体内开辟出元府丹田。

脑中的识海也逐渐成型,特别是进入元府境后,基本也可以施放出远距离的术法。

到了此时,武修和术修之间的差异,就如同前世仙侠中的体修和丹修。

皆是源于天地灵气的修行。